厦门北极星救援队

北极星救援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44|回复: 1

(转帖)国外受训回来---浅谈对户外装备的使用感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 13: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英国爬山能算得上是登山吗? 对于一个对英国户外不太了解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常见问题。 的确,如果仅仅从海拔上说,英国的最高峰Ben Nevis其海拔高度也只有1344米,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英国的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富有挑战性的。因为在这里,除了海拔,你可以感受到登山的一切。 今年2-3月期间,我利用了2个周末的时间,往返于London与苏格兰高地之间,为的就是参加一些登山技术培训课程。好为今后的一些旅行/登山计划提早做些准备。每次2天的课程对我来说很短,很多技术没有充分的时间 让我熟练掌握。但是没办法,我只能利用周末的时间。如果条件允许,5天一次的课程是最理想的选择。

  2次的课程的地点我都选择在了位于苏格兰高地的Cairngorms National Park,这里交通方便,从Aviemore Station下火车后乘车不到20分钟就可以到达。Aviemore Station位于Inverness-Edinburgh-London的火车主干线上,所以从London可以直接到达。由于本人长时间缺乏锻炼,所以从体力上说每次课程对我来说都是个考验。 在总共4天的课程时间里,虽然整个的徒步距离只有17.2英里(27.5公里),但是海拔的总提升高度却达到了4364米。这样的强度让我每次都感到筋疲力尽。不过还好我总算都坚持了下来。

  在培训的这4天里我用了不少的东西,其实很多东西都已经跟随了我一段时间,但也有些斯最近才添置的,在这里不想长篇大论,只简单的说一说, 顺序由内到外。

  Smartwool  Midweight Zip T

  这件内衣已经伴随了我2年,使用效果非常好。我的皮肤对羊毛算是比较敏感,即使是像 Icebreaker的内衣,我在使用的时候仍然会觉得有些不舒服,但这件内衣却让我非常满意,另外它的排汗效果也很出色。

  Icebreaker Bodyfit 260 Tech Top

  同样伴随了我2年,使用效果还算不错。 保暖性要比Smartwool  Midweight Zip T 强一些,毕竟这款产品有一定的厚度,但从体感上说,Icebreaker的羊毛产品并不如Smartwool  同类型产品。

  The North Face Tights

  2条TNF的排汗保暖裤,一条购于2007年,另外一条购于2009年。已经记不清具体的型号,现在TNF 的官网上似乎也没有它们的信息。 两条裤子都属于Summit Series,区别是前者为聚酯材料,后者为美丽奴羊毛。 同样是2款非常让我满意的产品,优秀的保暖和排汗能力以及舒适的体感让我找不到 替换它们的借口。

  Marmot Power Stretch Pant

  从名字上就能知道这款产品使用的是Polartec的Power Stretch材料。如果从保暖性上说,这款产品的保暖性非常出众,大大优于与上面提到的TNF 的2条裤子,排汗性也算不错。 但是它的设计显得过于苗条,这使得裤子穿上去后会明显感觉到有一层东西在包着你的腿,虽然Power Stretch具有4向弹力,但仍会感觉到有一定的束缚感。另外它优秀的保暖性能从一定程度上反而限制了我使用这款产品的次数。对我来说内层的保暖适量就好,否则如果一旦热起来将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Salewa  Polartec 100抓绒上衣

  这件衣服还是我以前在国内的时候买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个年头了,虽然衣服的一角很早就被捅了一个洞出来,但到目前为止我还会经常穿它。很简单的一款产品,但却很实用。

  Mammut Yukon Tech Jacket

  采用的是意大利面料厂商Pontetorto的Tecnostretch面料,属于无膜产品。衣服的表面为平面,内侧附有一层薄抓容。具有一定的阻风性, 面料为4向弹性,另外产品的版型非常瘦,符合MAMMUT产品的一贯作风。MAMMUT的产品在很多人看来是亮骚的利器,这款产品同样符合这一规律。 不过我真正看中的是这款产品衣领与帽子的设计,它的帽子与头贴合的非常到位,而衣服的主拉链可以将衣领一直拉到鼻子上方,从而能有效地将人的头部以及耳朵包裹好,免受大风的侵扰。在第2次培训的2天时间里,我都将这件衣服的帽子套好后便直接戴上头盔,并没有再加其他的帽子,而它的阻风性也让我比较满意。

  Northland mirco 100抓绒裤

  同样是以前在国内购买的,至今已经6个年头。 简单,实用,够用。

  Arc’teryx Gamma SV Hoody Jacket

  对于我个人而言,除非是天气极端寒冷的条件,否则我尽量将保暖层的功能尽量往外排,这样好方便我随时调整。 这也就为什么我会选择一件较厚的软壳而里面则大多都是些“轻量级”产品的原因。Arc’teryx的Gamma软壳产品是其比较成功的一个软壳系列,虽然现在该系列已经逐渐被新的产品所替代。 衣服采用的是Polartec Power Shield High Loft以及Power Shield相结合的产品设计。 产品本身比较宽大,这让我有足够的空间用来添加内层衣物。另外其经典的“干袖子”设计在登山过程过程中也显得非常便利。胸前的2个大口袋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放东西,我的Sony NEX-5在第一次的培训课程中一支是放在这个口袋中的。最后一点就是它的外层面料相对比较粗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大与冰/雪面接触时的摩擦性。 我在进行滑坠练习的时候对这一点深有感受。

  Mammut Glacier Pants

  我个人一直对 Schoeller的dryskin产品欣赏有加,所以当看到Mammut的这款产品打折时我毫不犹豫地收了一件。虽然我之前已经有MHW和MARMOT的两款使用该面料的软壳裤子。但是都是属于面料比较厚的产品。 而Mammut 的Glacier Pants则显得比较薄。在第一次2天的培训课程中我一直穿在外层冲锋裤与内层抓绒裤之间。其性能表现让我非常满意。 我至今仍然认为dryskin是在防风与透气之间做得最为均衡的软壳材料之一。

  Mammut Castor Pants

  Mammut的一条”防水”软壳裤,采用的是Schoeller WB400面料。 防水两个字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这条裤子在车线处并没有压胶。 但经过我2天冰雪环境下的使用 (在这两天里我都是将它穿在最外层当冲锋裤使用),这丝毫不会影响这款产品的正常使用。 4向弹性的面料使得人们在做一些技术动作的时候会显得更加自由。另外因为MAMMUT的产品设计都非常修身,如果身材好的话穿起来会显得非常漂亮。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的就是不管是冲锋裤还是软壳裤,在用作登山用途的时候其都属于易耗品。仅仅是2天的登山培训,这条MAMMUT的裤子就已经被冰抓戳出了2个洞。虽然对于这种裤子来说,没有被戳洞就不算完美,但毕竟谁都希望一款产品能用的时间更长一点。这款产品是2层压胶,裤子内层是网面,所以在自己买材料修理时还是会有一定麻烦。

  Arc’teryx  Beta AR Pants

  经典的技术登山产品,没什么可说的。 同上面MAMMUT的评论一样。不管是冲锋裤还是软壳裤,在用作登山用途的时候其都属于易耗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这条裤子上现在同样是有几个洞。

  Outdoor Research Furio Jacket

  我的这件是老款的Furio Jacket,个人认为比新款的设计要好看些。自从有了Soft Shell,我对冲锋衣的使用次数是越来越少,这件衣服在总共4天的课程当中我只穿了几个小时。这款产品最大的特点我个人认为在于使用Gore-tex Paclite与70D的外层面料相贴合,这使得这款产品的外层非常耐磨和结实,当然在重量上也因此有所上升。 至于说这样的组合是出于何种目的,我不好妄下评论。如果说是为了透气性,我并不认为这样的组合会优于一般的GTX-PRO 产品。如果说是为了降低重量,那么590g的均重也是在算不上什么。另外OR特有的TorsoFlo侧拉链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觉得有太大的亮点。最后说下这款产品的透气性,经过大概2个小时的使用,当我脱下这件衣服的时候,衣服的内侧的很大一部分已经被汗水所打湿,由此可见GTX 的透气效果其实并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么神。不过登山使用来说,这个问题实在算不得什么,因为在寒冷/大风的天气条件下,你根本无法察觉这一变化。

  Rab Infinify Jacket

  Rab 去年冬季的一款热门羽绒产品, 850US Fill的蓬松度,210g的充绒量,510g的均重,性能指标很是吸引人。由于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款合适的Belay Jacket  (Arc’teryx和Westcomb的产品太贵, PHD 的Zeta Belay Jacket虽然受到牛人Andy Kirkpatrick的推荐,但配色却不太好)  所以2次培训课时我都把它装在背包里当作额外的保暖层以防万一,不过后来都没用到。 但有过实际体验后,我还是觉得Belay Jacket在技术登山时更有优势,虽然这已经被很多人所共识。Rab的这款产品做工很好,压缩性能也非常出色,不过我只在往返London--Aviemore的2次夜车上把它当成被子用过,所以实际的性能表现我现在还说不了什么。

  Rab Ice Gauntlet Glove

  eVent与Primaloft相结合的手套产品,穿戴起来非常舒适,同样也非常保暖。 穿戴后的一些技术操作相对也还算灵活,同我上面提到的很多产品一样,这款手套与手的贴合也非常好, 不过这点容易导致你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下不容易穿戴好的问题,有时会感到有些窝火。

  Extremities Sticky Windy Glove

  老款产品,非常出色。我很难相信这么薄的手套能提供如此出色的保暖性能,另外由于使用了Windstopper的缘故, 这款手套及时在雪地中使用也是游刃有余。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个老款的手掌橡胶纹路设计耐用性非常差,基本上使用1次后就会初选脱落的现象。

  Rab Latok Apline Gaitor

  Rab的3层eVent材料雪套,没什么可说的。

  The North Face  High Point Hat

  Windstopper与Polartec 300相结合的产物, TNF的经典产品,没什么可说的。

  Smartwool羊毛袜子

  具体型号已经记不清楚,未出国前在某著名倒爷处购得,距今已经有5个年头,应该是介于Hunting Medium Crew与Mountaineering Extra Heavy Crew 之间的一款产品,现在在 Smartwool的网站上已经找不到了。如同Smartwool的衣服一样,它的袜子也同样非常舒服, 袜内的线圈非常密。 有一点需要提醒各位的就是对于这种比较厚的户外袜子,一般在使用的时候里面都需要再穿一个liner,也就是袜套,比较常见的liner大多采用的都是coolmax材料。Bridgedale和Smartwool都有这样的产品。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保证脚部的绝对干爽,这对一些有汗脚的人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Gregory  Serrac 35

  这个包一直是我去年的主力徒步背包。 个人认为这是一款杂交的产品,Gregory将很多其它背包的设计结合在了一起从而设计了这款产品。 对我来说我比较看重的是它的侧拉拉链以及腰带上的简易装备环。因为比较适合我的使用环境。 在使用上这款产品表现的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缺点,但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优点。不过通常中规中矩往往就是最好的。

  Arc’teryx RT45

  有人说Arc’teryx的背负比较硬,这一点的确没错。 对于一般性质的徒步,正常情况下我肯定不会选择去用它 。 但当你进行攀岩和技术登山的时候,你便会发现Arc’teryx的背负会给你足够的稳定和支撑,让你在运动过程中不会感受到额外的负担。 另外Arc’teryx的RT系列背包本来就是技术背包,所谓术业有专攻, 始祖鸟在这一点上显得很专业。

  Thermos Multi Purpose Flask, 0.8L

  善魔师的多用途保温水壶, 0。8L 的容量对我来数应付一天的活动应该说将将够,不过为了保险我一般还会带一个750ml左右的非保温杯装水。 这款产品的保温性还算不错,我实地测试的结果是经过14个小时后,水壶中的水还处于温和的状态。

  Julbo Explorer Cameleon

  Explorer的高端产品,偏振/防起雾变色镜片,镜片颜色随外界光线的强弱而变。 性能表现良好,不过Julbo的镜架做工一向让人不敢恭维,另外Julbo的眼镜比较贴近欧美人的脸型,亚洲人戴上去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漏光,虽然并不是很严重。

  Exped Dry Bags

  Exped的防水袋,已经使用多年,对其非常满意。 有多种容量和规格供人选择

  Berghaus Gps Case

  用了4年,实用&结实。

  Brunton ADC Pro

  玩具一个,偶尔用它看下时间而以。

  这次使用的所有技术装备都是培训基地提供的,在此也简单说说

  Scarpa Omega

  Scarpa经典的塑料高山靴,不过似乎我的脚对它并不买账, 第1次我去的时候要的是7 码,后来使用过程中觉得有些挤脚。所以第2次培训的时候我要了7。5码的鞋子,但穿起来后又觉得稍微有些大了。同样对于这款鞋子尼龙搭扣穿戴方式,如果是合脚的人,这样的设计会让高山靴的穿戴变得非常方便,但是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来说, 如果鞋偏大了,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脚与鞋子不能时刻保持一致,脚在鞋里容易晃悠,时间长了以后会导致尼龙搭扣脱落,这样你就需要重新进行穿戴。 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登山的攀冰的过程中,那将会是一件比较悲催的事情。

  Petzl Vasak  LL & Grivel G12

  同是2款经典登山爪,Grivel产品的做工要好于Petzl。 但我个人认为Vasak的入冰感觉要好于G12。 但是这么说可能有失公平。因为第二次登山培训时的雪非常软,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入冰的难度。 不过我穿戴G12 的时候出现过一次莫名其妙的掉爪事件,至今我还没明白这个爪是怎么从鞋上脱落下来的。

  Petzl Aztar

  我只用过这么一副技术镐,所以也说不了什么东西。 自我的感觉就是入冰容易,手感好。其它的也说不出什么了。

  Wild Country Vision

  Wild Country的一款全能型安全带,没什么特点。产品设计的比较简洁,所以重量上相对比较轻。

  器材:Sony NEX-5+18-55mm套头。 总体而言这机器的性能让我满意,虽然在高感和色彩宽容度上等方面还比不上高端单反(尤其是色彩宽容度方面),但整体性能已经能与一些入门级单反相匹敌,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体积和重量。毕竟我希望能在一种高强度的运动环境下得到一些素质还能说得过去的片子。另外这台机器的可靠性也还不错,在苏格兰恶劣的大风/雪天气条件下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在这期间我一般都是直接把相机揣在衣服兜里或者直接挂脖子上。 当然有一点让我感到不爽的就是它的LCD取景器不能做到360度旋转,有时挂在岩壁上相拍点东西的时候会觉得很不方便。
发表于 2011-6-2 12: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说…那些牌子我都看不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厦门市北极星救援队 ( 闽ICP备09039679号 )

GMT+8, 2024-5-9 06:15 , Processed in 0.0666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