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北极星救援队

北极星救援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33|回复: 11

户外医疗专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5 23: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转载绿野户外网的一个很用心的驴友黑丑的话
    其实,如果大家有参加过急救培训,有了解相关的急救知识,可能很多看了都觉得懂的,有点印象,但是真正的,要是在户外发生意外的时候,你真的能应用到位吗?
   是的,今天刚好看到,就转过来,看看以一个户外驴友的角度去看待户外急救。好好看,让自己准备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23: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丑的话



先介绍一下自己:黑丑,男,38岁,92年毕业东南大学临床医学系,后为北大医学部外科学硕士、协和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现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15年,历经骨科、腹部外科、脑外、胸外、泌尿等科室,其中外科急诊3年。






自从走入户外后,我就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驴友提供一点帮助。刚到绿野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多数驴友户外医疗知识欠缺的问题。可惜,因为种种的原因,想法没有落到实处。






我将陆续给大家介绍有关户外医疗的知识,如果驴友们还有希望了解的内容,我会查找有关资料后给出回答,有不同的意见,盼不吝指出,我们一起讨论后找到最佳的答案。






我所提供的只是一些处理的原则和基本的操作,在应用时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希望这个能给大家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初步设想,内容不是特种兵的生存指南,也不是到了医院急诊室后的处理,应该是针对准备充分的、一周以内的户外活动时所发生意外时,非专业人员可以进行的相对专业的医疗救护。为了说明问题,在所写的内容中,我会给出一些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较为专业的东西,如果你不感兴趣,尽管跳过去好了,关注你有可能要用到的、该怎样进行正确处理的知识。






我所写的东西,部分内容有引用他人的地方,但保证是原创。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减轻意外发生后的后果,驴友们可以自由转帖。



谢谢!



黑丑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23: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进入户外活动之前,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是买一个顶级的背包,一双舒适的好鞋?还是选择一只成熟的队伍,找一个负责的领队?都不是,最重要的是准备好你自己!






不知热衷于户外的驴友中,有多少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清醒的、理智的认识?有多少人做过定期的、详细的体检,作过身体素质测评?有多少人对即将出行所需的体力有准备?我想,这样的驴友所占的百分比不会高。






说两件自己的经历:






去年我在去西藏以前,在知道全程有人接待的情况下,我利用职务之便作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在没有问题后才有了一次愉快的高原之旅。






去年参加的一次柏峪到灵山之行,也和夏子的路线一样。在山上才知道队中一位mm患心肌炎出院后才一个月,而且以前还没有参加过这样大运动量的活动。大家反复劝说也不肯下山。说实在的,虽然我不是领队,但一路上我的心一直是在嗓子眼里,只能替她背背包,减轻她的负重,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谢天谢地,大家平安走完了全程。但我想,这次行程对她以后的身体状况会有一定负面影响的。






去年的小倩和今年的夏子,她们一个是在酷热下,一个是在寒冷中离去,给户外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震动。震动之余,我看了网上的资料。因为没有尸解的报告,我不敢断言,但从所看到的资料中认为:酷热和寒冷只是诱因,她们离开的直接原因不是中暑和冻伤。她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没有一个理智的认识,应该在事件中占有一定的责任。






一只队伍中出了类似这样的事,对于当事者本人,对于领队,对于队友都是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我希望驴友们将买装备的钱省一点下来,先去作一次详细的体检和体质测评,准备好你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个清醒的认识。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自己的队伍和领队,把意外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未雨绸寥,防止意外的发生,应该是进行户外活动前最重要的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23: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进行户外救护时,有几点非医疗的因素。应该是救护者和被救护者都应该知道的:






1、         冷静理智:发生意外,产生慌乱是正常的。但惊慌失措、七嘴八舌不会对事情有任何帮助,只能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要反复告诉自己不要慌乱,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冷静下来。理智地判断发生事情的严重性,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己能够做什么?该怎样做?手边有的工具是什么?怎么样用到它们?怎样尽快求助专业医疗机构?等等。在越短的时间里做到这点,所取得的救治效果就会越好。






2、         尽力而为:作为救护者,只要自己用正确的救治方法,尽力而为,那么不管以后出现的结果是好是坏,都可以问心无愧,不要让自己在将来有遗憾。






3、         判断风险:要知道,许多救治的方法都是会产生并发症的,而且有的并发症比原发病所产生的后果更为严重。应该采取对被救护者最有益的方法,不要只是为了救护而救护,盲目采用自己没有把握的手段,导致悲剧的发生。要迅速判断自己和被救护者所处的环境,是否还有威胁存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脱离险境,避免使自己和被救护者置于危险的境地。






4、         无私奉献:户外救治要求救护者无私奉献,要放弃很多东西,但我想队友的生命和健康,将会是对奉献最好的回报。






5、         全力合作:在救护时,救护者应该相互配合,全力合作,切忌相互指责,相互拆台。有不同意见提出时,要冷静考虑,选择最优方案。






6、         持之以恒:救护一旦开始,就要做到竭尽全力,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往往奇迹都是在最后的时刻发生的。






7、         自我保护:救护者在救护时要做到自我保护,防止自己被交叉感染。应该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到被救护者的体液,应该使用无菌手套,及时清洗自己的双手。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有条件尽量使用人工呼吸面罩。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23: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出行,长途跋涉,减负非常重要,但随身的医药包应该是不可或缺的。没有随身的医药包,一旦发生意外,光靠两只手是解决不了太多问题的。






医药包的内容随出行的目的地、季节可以有所增减。下面提供随身应该携带的东西,其用途在以后的内容中会有所介绍。考虑到大家不容易得到专业的医疗器械,我尽量用大家手边容易得到的工具来替代,虽然效果可能会有所降低,但在使用上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供驴友们参考,不足之处请补充:






器械:无菌手套2副,弹力绷带1卷,纱布绷带1卷,医用酒精50ml(或者碘伏50ml),创可贴5只,麝香壮骨膏或类似膏药4帖, 无菌纱布4块(或独立包装卫生巾4只),止血带1条(或避孕套5只)。






还有一些重要的器械如三角巾、镊子、剪刀、刀片、缝合针线、胶布、固定器、甲板等,因为可以利用手边常用的户外用品替代,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但在救援队的装备里,是应该准备的。






药品:根据所要去的地点、时间长短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准备的药品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有所不同。应该准备的药物有:抗生素、止泄药、抗感冒药、抗晕动药、抗过敏药、蛇药、驱蚊剂、抗生素软膏、止痛药和防暑药等等,以后我会在各有关内容中提到。





    这些东西应该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出行时能随时携带,定期检查和更换到期药品。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23: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在讨论心肺复苏,那我们的户外医疗救护就先从大家最关心的复苏术开始。因为户外活动主要是成年人,所以这里只提及有关成年人的心肺复苏的问题。






复苏的定义很简单:一切为了挽救生命的医疗措施,都属于复苏的范畴。因为复苏的重点是恢复心跳与呼吸,所以一般也称为心肺复苏。特点是:现场性、社会性和时间性。






呼吸、心跳停止的初期复苏必须强调迅速和有效。于最短时间内判断出心跳、呼吸停止,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这样才能达到迅速及时的要求;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技术操作必须正确无误,如此方能认为有效。






当怀疑有呼吸、心跳停止时,可先轻轻摇动病人并作简单询问,借以明确神志是否尚存。然后触诊颈总动脉是否有脉,只要病人的呼吸脉搏均已消失,且颈总动脉无脉搏可以触之,意识丧失,瞳孔放大,皮肤发紫或苍白,即可断定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进行复苏术。






1、  使伤病者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保持仰卧,使其头部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上,平放其双腿。






2、    救护者跪在伤病者身体右侧,位于其头部和胸部的中间位置。






3、最常见和有效的人工呼吸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救护者一手将患者下颌向上、后方勾起,使头部后仰,使后缩到喉内的舌头抬起,不阻塞气道。如果有异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该清除。一手将患者鼻孔捏闭,然后深吸一口气,对患者的口内用力吹入。要点是:每次吸气时必须尽量吸入,吹出时必须用力。如此反复,每分钟12次。






4、  维持血液循环:用两根手指(食指和中指,不可以用拇指)按在伤病者靠近你一侧的颈动脉上,测脉搏5-10秒。如果没有脉搏或任何血液循环迹象,要立即实施心外按压。






按压胸部的位置、姿势:救护者两手掌伸开,彼此重叠或交叉,两臂伸直,凭身体重力前倾,使交叉的手掌根部压迫患者的胸骨下部,施压的力量使胸骨下沉3~4cm,压下即放开,使胸骨自行弹回原位。






5、  如果是两人进行操作,可一人进行人工呼吸,每分12次,即每5次心外按压后加入一次人工呼吸。如果自有一人进行,则宜每分钟挤压80次,每间隔15次加入2次人工呼吸。






6、  复苏有效结果判断:肤色转红,可以触及大动脉,瞳孔没有继续放大或有回缩。






7、  放弃指针:触不到动脉搏动、瞳孔固定不回缩,尸斑或尸僵出现。






心肺复苏的并发症:肋骨骨折,折断的肋骨刺伤心、肺、气管以及腹腔内脏器。






写到这里,我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如果看的人没有见过或者操作过心肺复苏,看完后应该还是什么都不懂。不知各位驴友是否有同感?的确,有些东西光看文字而不实际操作,是理解不了的。以后的搬运术、包扎固定技术等都存在这个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23: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在讨论心肺复苏,那我们的户外医疗救护就先从大家最关心的复苏术开始。因为户外活动主要是成年人,所以这里只提及有关成年人的心肺复苏的问题。






复苏的定义很简单:一切为了挽救生命的医疗措施,都属于复苏的范畴。因为复苏的重点是恢复心跳与呼吸,所以一般也称为心肺复苏。特点是:现场性、社会性和时间性。






呼吸、心跳停止的初期复苏必须强调迅速和有效。于最短时间内判断出心跳、呼吸停止,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这样才能达到迅速及时的要求;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技术操作必须正确无误,如此方能认为有效。






当怀疑有呼吸、心跳停止时,可先轻轻摇动病人并作简单询问,借以明确神志是否尚存。然后触诊颈总动脉是否有脉,只要病人的呼吸脉搏均已消失,且颈总动脉无脉搏可以触之,意识丧失,瞳孔放大,皮肤发紫或苍白,即可断定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进行复苏术。






1、  使伤病者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保持仰卧,使其头部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上,平放其双腿。






2、    救护者跪在伤病者身体右侧,位于其头部和胸部的中间位置。






3、最常见和有效的人工呼吸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救护者一手将患者下颌向上、后方勾起,使头部后仰,使后缩到喉内的舌头抬起,不阻塞气道。如果有异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该清除。一手将患者鼻孔捏闭,然后深吸一口气,对患者的口内用力吹入。要点是:每次吸气时必须尽量吸入,吹出时必须用力。如此反复,每分钟12次。






4、  维持血液循环:用两根手指(食指和中指,不可以用拇指)按在伤病者靠近你一侧的颈动脉上,测脉搏5-10秒。如果没有脉搏或任何血液循环迹象,要立即实施心外按压。






按压胸部的位置、姿势:救护者两手掌伸开,彼此重叠或交叉,两臂伸直,凭身体重力前倾,使交叉的手掌根部压迫患者的胸骨下部,施压的力量使胸骨下沉3~4cm,压下即放开,使胸骨自行弹回原位。






5、  如果是两人进行操作,可一人进行人工呼吸,每分12次,即每5次心外按压后加入一次人工呼吸。如果自有一人进行,则宜每分钟挤压80次,每间隔15次加入2次人工呼吸。






6、  复苏有效结果判断:肤色转红,可以触及大动脉,瞳孔没有继续放大或有回缩。






7、  放弃指针:触不到动脉搏动、瞳孔固定不回缩,尸斑或尸僵出现。






心肺复苏的并发症:肋骨骨折,折断的肋骨刺伤心、肺、气管以及腹腔内脏器。






写到这里,我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如果看的人没有见过或者操作过心肺复苏,看完后应该还是什么都不懂。不知各位驴友是否有同感?的确,有些东西光看文字而不实际操作,是理解不了的。以后的搬运术、包扎固定技术等都存在这个问题。






我个人的想法:如果条件成熟,我们可否进行操作的培训,只要实地操作一次,就会理解和掌握的。另外,可否将操作内容拍成DVD,看实物应该比看文字要好的。






在目前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只有先将文字内容贴上。如果各位驴友有什么想法,请提出,以便是大家能尽早掌握户外救护技术。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23: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活动中,最常见的损伤应该是急性软组织的挫伤,一般我们都把肌肉、肌腱、韧带的扭伤、拉伤都统称为软组织挫伤。常见的大腿肌肉拉伤、踝关节扭伤等都是在此范围。






损伤后机体的反应为:首先是无数毛细血管的破裂、出血,局部有细胞的失活。随即发生炎性反应,在组织胺、5-羟色胺等炎性因子的作用下,微血管先发生短暂的收缩,然后扩张和充血,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的水、蛋白和一些细胞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损伤性炎症在伤后24-72小时到达高峰期,然后逐渐消退。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这就是创伤的炎症期。以后的增生期和塑性期不在我们讨论的范畴,在此不赘述。






根据以上的病理表现,治疗就可以有针对性。所以在创伤发生后,应早期采用RICE常规治疗,即局部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及抬高患肢(rest,ice, compression, elevation)。






局部制动,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都是为了降低局部的血液流通,增加组织间的压力,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发生,医疗包中的弹力绷带和绷带在这里就有用武之处。伤后马上进行的热敷、按摩、贴膏药等都会使局部血流加剧,增加肿胀的发生,应该是禁忌的。






创伤的紧急处理是为了控制创伤反应以利愈合及康复。急性期后的治疗一般在48小时(我自己在临床中的经验是72小时更好)后酌情作理疗、按摩,服用非类固醇类消炎止痛药物。










最后还是老话,损伤要防范于未然:运动前作好准备活动,不要疲乏运动,穿一双高帮的鞋有助与踝关节的保护等等,使运动创伤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才是正道。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23: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止血法
外伤后出血,分为外出血和?出血。内出血为胸腔、腹腔、颅内出血,情况较为严重,现场一般无法处理。下面介绍几种常见外出血的处理方法:






1、    包扎止血:






一般用于无明显动脉出血的病例。小创面出血,简单用清水冲洗后,用消毒纱布或卫生巾覆盖创口,绷带或三角巾包扎。如果创口较大而出血较多时,要加压包扎止血。包扎的压力应适度,除达到止血而又不影响肢体远端血运为度。包扎后若远端动脉还可触到搏动,皮色无明显变化即为适度。严禁用泥土、灰烬等撒在伤口上,造成伤口感染,给下一步治疗带来麻烦。






2、    指压法止血:






用于处理出血较急的动脉出血。用手指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的临近骨面上,阻断血运的来源。该方法简便,能迅速有效达到止血目的,但止血不易持久,事先必须了解正确的压迫点才会有效。






常见的压迫点:






1)头面部指压动脉止血法:






压迫颞动脉:在耳前下颌关节处,可止同侧上额、颞部和前头部出血。






压迫颌外动脉:一手固定头部,一手拇指压在前下方2/3处,可止同侧脸下部及口腔出血。






压迫颈动脉:将胸锁乳突肌中断前缘的颈动脉压至颈椎横突上,可止同侧头颈部、咽部等较广泛的出血。注意压迫时间不要太长,更不能同时压住双侧,引起脑缺血,不要因匆忙将气管压住,引起呼吸梗阻。






2)四肢指压动脉止血法:






指压肱动脉:用于一侧肘关节以下的外伤大出血,救护者一手固定伤员手臂,一手指压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






指压桡、尺动脉:适用于手部大出血,救护者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的桡动脉和尺动脉,因为二者在手掌有广泛的吻合,所以必须同时压迫桡动脉和尺动脉。






指压指(趾)动脉:用于手指(脚趾)出血,用食指和拇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两侧的指(趾)动脉,阻断血流。






直接压迫止血法: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处,压迫10分钟。






3、              止血带止血法:






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应该上止血带,在没有橡胶带的情况下,可以用多个避孕套拧在一起用,一般不主张用无弹性的尼龙绳等。






上肢止血法:止血带应扎在上臂的上1/3处,禁扎中段,避免损伤桡神经。






下肢止血法:止血带扎在大腿的中部。






上止血带前,先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并用软质辅料垫好局部后再在止血带,以远端肢体动脉刚摸不到为度。






使用止血带要领:






1)        松紧合适,如果太紧,时间过长,会引起软组织缺血坏死。如果太松,动脉远端仍有血流,而静脉回流反而受阻,出血会更多。






2)        部位正确:已如上所述。






3)        明显标记:扎好止血带后,一定做明显的标志,写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以免忘记定时放松,造成肢体缺血时间过长而坏死。





4)定时放松:上止血带后每半小时到一小时放松一次,放松3~5分钟后再扎上,放松时可以暂时用指压法止血。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23: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疫源性疾病
春暖花开,驴友们又迎来了外出的黄金季节。想到去年曾看见有驴友手捧小沙鼠的照片,我将原来在户外医疗专题中安排在后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提前完成,供驴友们参考。







也许大家看了会感到专业性太强,太枯燥,有种说教的感觉。但我一直认为,对任何疾病来说,最好的方法是预防第一,防患于未然比任何治疗都有效。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可长期存在的疾病,其病原体、媒介和宿主都是一定地理景观中一定生物群落的成员,即使人类不参与,它们也可以通过媒介感染宿主造成流行。从本质上自然疫源性疾病是自然野生动物间流行的疾病,但人类涉足这些地区后也会感染发病。我们大家所熟知的AIDS、SARS、禽流感和蜀国演义的广州圆线虫病都名列其中。







由于病原体只在特定的生物群落中循环,而特定的生物群落只在特定的地区出现,所以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和明显的季节性。如蜱类栖息在森林、草原、河滩谷地、沼泽洼地以及半荒漠等地区,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多存在于草原、半荒漠、荒漠地区等。







我国约有30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按其病原体,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病毒病:包括森林脑炎、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等。



衣原体病:主要是鸟疫(鹦鹉热)。



立克次体病:包括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北亚斑点热、Q热。



细菌病:包括鼠疫、炭疽、布氏杆菌病、类鼻疽、土拉菌病、李氏菌病。



原虫病:包括黑热病、弓形体病。



蠕虫病:包括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虫病、包囊虫病、旋毛虫病、槽绦虫病、裂槽蚴虫病。



螺旋体病:包括钩体病、传回归热、莱姆病。







现将国内主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分布介绍一下:



我国幅员辽阔,周边环境自然疫源地复杂多样,有害医学动物和昆虫种类繁多且非常活跃,因而我国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广泛,疫源地种类繁多。



新疆地区的出血热、钩体病、恙虫病。



东南地区的鼠型斑疹伤寒。



东北地区的流行性斑疹伤寒。



南方的血吸虫病。



三北地区的鼠疫、森林脑炎、莱姆病等。







自然疫源性疾病作为医学的一门分支,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其种类、危害、症状,传播媒介、传播途径以及有害医学动物的季节消长情况等等,而且许多疾病的治疗非常麻烦,甚至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这里所介绍的,只是一个概念。我的要求不高,只希望驴友们看了以后,能够知道“自然疫源性疾病”这个名称,在心里有根弦就行。我们出游时,尽量避免进入危险地区,避开在危险季节进入疫源地。







在户外时,我们应该远离野生动物们,不要去干扰它们的正常生活,反过来,它们也就不会干扰到你的生活。这对于动物,对于人类,都将是最好的选择。






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厦门市北极星救援队 ( 闽ICP备09039679号 )

GMT+8, 2024-5-8 18:39 , Processed in 0.0660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